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分析,全球 26 个最贫穷的国家将面临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关键 25 年。这些国家有超过 40% 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 2.15 美元,是全球消除极端贫困努力的核心。然而,由于持续不断的冲突、经济危机和增长乏力,进展停滞不前。
即将于 2025 年 1 月 14 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介绍了这些发现,尽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等 39 个国家在过去 25 年中过渡到中等收入国家,但其余国家大多被抛在后面。自 2010 年以来,南苏丹和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也加入了这个陷入困境的国家行列。过去 15 年来,这两个国家经通胀调整后的人均 GDP 平均每年增幅不到 0.1%。如果没有大幅增长,预计到 2050 年,这些国家中只有六个国家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经济学高级副总裁Indermit Gill强调了这 25 年的重要性,并指出低收入国家面临的条件比其前身更为严峻。他指出,在过去 15 年里,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然而,他强调了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例子,这些例子表明,即使在充满冲突和不稳定的国家,外部支持和国内政策改革也可以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该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当今低收入国家自本世纪初以来的发展轨迹,并评估了它们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前景。报告指出了许多挑战,特别是对于属于这一类别的 22 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其中 17 个受到冲突或脆弱性的影响,暴力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气候变化、高额债务和地理劣势带来的巨大风险,例如被内陆国家和与其他贫困国家接壤。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但报告强调了这些国家尚未开发的潜力。它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全球 60% 的钴储量和 50% 的石墨储量,这对可再生能源技术至关重要。这些国家还拥有巨大的太阳能潜力和快速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而大多数其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正在减少。
尼泊尔和卢旺达的例子说明了进步的道路。尼泊尔曾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06 年克服了内战并实施了《全面和平协定》。在国际援助的支持下,到 2019 年,其人均收入增长了三倍多,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同样,卢旺达种族灭绝后的恢复包括经济稳定、促进私营企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改革。在国际债务减免和教育与医疗投资的帮助下,卢旺达的人均收入自 2000 年以来增长了近三倍,接近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银行集团副首席经济学家Ayhan Kose强调,解决这 26 个国家面临的挑战十分紧迫。他表示,全球消除极端贫困的斗争取决于这些国家的进步,这需要国家决策者和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他指出,这些国家正在努力应对冲突、气候变化和债务困境的“三重危害”,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
报告建议低收入国家可以借鉴过去几十年成功转型为中等收入国家的其他国家的经验。政治稳定和以增长为导向的政策在维持长期强劲的经济扩张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改善商业环境和将资源用于投资的改革是这一进步的关键驱动力,为世界最贫穷国家在未来几年攀登经济阶梯提供了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