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对印度2024年经济展望

预计 2024-25 财年 (FY) 的 GDP 将增长 6.8%,这一势头将在 2025 财年和 2026 财年保持类似的增长速度。强劲的投资是这一强劲表现的主要驱动力,公共基础设施支出也在加速增长。强劲的信贷增长正在支持私人投资。由于季风高于正常水平,农村收入增加,农业产量正在恢复,并将很快缓解食品价格和通胀。预计出口增长将略有回升,但鉴于持续的全球紧张局势,出口增长可能会减弱。

最终的通货紧缩将为宽松货币政策创造空间。财政政策制定谨慎,尽管公共投资增加,但政府总体赤字和债务持续下降。劳动力供应正成为维持 GDP 快速增长的挑战。促进农业就业进一步结构性转变,包括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将是关键。此外,需要更加注重打击非正规就业,促进青年就业,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经济增长略有放缓,但仍保持强劲

继上一财年实际 GDP 增长 8.2% 之后,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经济活动依然活跃,主要原因是农村需求和收入的增加、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充足的信贷供应。私人消费增长有所回升,但消费者信心趋于平稳,尽管人们预期未来将继续改善。虽然公共消费今年开局疲软,但相关月度指标显示近期有所反弹。商业部门经历了强劲增长,利润相对于 GDP 达到 15 年来的最高水平,产能利用率提高,投资意向上升。劳动力市场强劲,今年早些时候失业率明显飙升,但很快逆转,7 月至 9 月季度失业率回落至 6.4%。通货膨胀率在夏季降至 4% 以下,但由于食品(尤其是蔬菜)价格回升,通胀率已回升至 6% 以上。尽管如此,良好的播种和比正常情况更强劲的季风最终将减轻食品价格压力,确保通胀率回到接近储备银行4%的目标。

对外贸易对需求的贡献不再像 2023 财年那样巨大。非石油商品出口近期的疲软在很大程度上被石油进口额的下降所抵消。再加上服务出口和汇款收入的强劲增长,导致经常账户赤字缩小至不到 GDP 的 1%。

财政赤字将下降,而货币政策将有放松的空间

7 月份的联邦预算设定了 2024-25 财年赤字占 GDP 的 4.9% 和 2025-2026 财年赤字占 GDP 的 4.5% 的目标,而 2023-24 年实现了 GDP 的 5.6%,这得益于大量股息收入(尤其是来自储备银行的股息收入)。包括各邦在内,政府总体赤字应很快降至 GDP 的 8% 以下,这得益于扩大税基的努力带来的额外收入。同样,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例也在下降,但仍在 80% 左右,利息支付占中央政府支出的 19%。中央政府资本支出将在 2024-25 财年增长近 17%。联邦预算强调了教育和技能、就业、中产阶级和小企业发展等优先事项。它宣布了多项“与就业挂钩的激励措施”,以雇主社会保险假期的形式来鼓励新员工。政府将额外投入公共支出,用于支持青年培训和实习,并为大专学生提供贷款和贷款担保。住房将享受利息补贴印花税减免。政府计划为小型制造商提供新的信贷计划,并增加公共研发资金。相比之下,食品和化肥补贴将大幅减少。政府正在调整一些关税,并正在进行关税结构审查。最后,个人所得税等级、标准扣除额和长期资本收益免税额已经提高,而短期资本收益税率则有所提高;外国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 40% 降至 35%;取消了对初创企业投资者征收的所谓“天使”税;证券交易税也提高了。

储备银行将政策利率维持在 6.5%,尽管它最近将其立场描述为中性,而不是撤回刺激措施。市场利率略有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应该允许在 2025-2026 年期间放松一些政策以维持经济活动。根据储备银行的数据,信贷增长强劲,农业年增长率为 18.0%,微型和小型企业年增长率为 14.4%,工业年增长率为 10.2%。政策制定者正试图提高公众获得银行、信贷和保险的机会,包括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更广泛地支持小企业和创业,尤其是女性创业,以及发展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创新,如统一支付界面。

前景是稳定增长和通胀略有下降

预计 2024-2026 年,GDP 增长率将稳定在每年略低于 7% 的水平,主要由固定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推动,同时公共基础设施支出也将快速增长。只要通胀有所缓解,预计年度私人消费增长率也将保持在 6% 左右的强劲水平。然而,由于过去出口表现和贸易条件的增长都在减弱,外部需求在未来提供的支持将减少。预计到 2026 年,通货膨胀率将回落至 4% 的官方目标。经常账户将保持小额且易于融资的赤字。

主要的宏观经济风险来自国外,特别是经济环境疲软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这与全球地缘政治环境恶化或保护主义加剧有关。出口市场关税待遇相对较差导致的竞争力下降也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害。在国内,小额散户投资者的热情和衍生品交易的蓬勃发展带来的金融风险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印度在技术服务领域的强势地位或对潜在女性劳动力资源的更大利用可能会支撑比预期更快的增长。

结构性挑战仍然很多

印度的目标是到 2047 年达到发达经济体地位,这需要保持强劲的人均增长。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挑战包括每年需要创造 800 万个非农就业岗位以适应预计的人口趋势,以及农业就业岗位持续向外转移,农业仍占劳动力的 45% 左右。鉴于 2022 年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包括许多女性)被归类为文盲,要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好的表现,就必须努力提高人口技能。劳动力市场法规(包括限制解雇和加班规则的法规)也必须与其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相平衡。更加关注青年就业可能有助于减少既没有就业、也没有接受教育或培训的青年人口占比 23.5%。此外,强劲的增长将需要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目前仅为 35% 左右),并继续努力减少劳动力非正规性。此外,持续的高经济增长将促进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所需的大量能源投资。收入增加还将改善其他方面的福祉,包括延长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疫情期间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下降了四年)和降低贫困率。然而,实现后者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安全网和养老金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