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 (ILO) 的一份新报告显示,自 2000 年以来,约三分之二的国家的工资不平等现象有所减少。尽管取得了这一进展,但国际劳工组织强调,全球仍然存在巨大的工资差距。
《2024-2025 年全球工资报告:全球工资不平等现象是否正在减少?》显示,自 21 世纪初以来,工资不平等(通过比较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收入来衡量)平均每年下降 0.5% 至 1.7%,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指标。最明显的减少发生在低收入国家,过去二十年里,这些国家的不平等现象平均每年减少 3.2% 至 9.6%。
相比之下,较富裕的国家进展较慢。中上收入国家的工资不平等每年下降 0.3% 至 1.3%,而高收入国家的工资不平等每年下降 0.3% 至 0.7%。报告还指出,工资不平等的减少主要集中在工资等级较高的工人身上。
全球工资增长呈现复苏迹象,但地区差距仍然存在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还强调了全球实际工资的复苏,近年来,全球实际工资的增长速度快于通货膨胀。2023 年,全球实际工资增长了 1.8%,预计 2024 年将增长 2.7%,这是 15 年来的最高增幅。
与 2022 年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改善。2022 年,由于通胀率超过名义工资增长,全球实际工资下降了 0.9%。然而,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各地区的工资增长并不均衡。新兴经济体的工资增长比发达经济体更强劲。
发达的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实际工资连续两年下降,2022 年下降 2.8%,2023 年下降 0.5%。相比之下,新兴的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在此期间保持了实际工资正增长,2022 年增长 1.8%,2023 年增长 6.0%。
报告发现工资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与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中亚和西亚以及东欧地区的工薪阶层实际工资增长速度更快。
解决工资不平等问题面临的持续挑战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Gilbert F. Houngbo承认实际工资恢复正增长是一个积极信号,但他警告称,数百万工人仍然面临生活成本危机,这已经侵蚀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他指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家之间,工资差距仍然高得惊人。
报告显示,全球收入最低的 10% 工人只获得全球总工资的 0.5%,而收入最高的 10% 工人的收入接近 38%。工资不平等在低收入国家尤为严重,大约 22% 的工资工人被归类为低收入工人。
妇女和非正规经济工人在最低收入人群中所占比例过高,凸显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缩小工资和就业差距的必要性。报告强调,解决工资不平等问题需要将关注点扩大到工资工人以外,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那里许多人在非正规部门自营职业。将自雇工人纳入分析后,这些地区的劳动收入不平等程度显著增加。
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学家兼报告合著者 Giulia De Lazzari 强调了加强工资政策和制度以减少不平等的重要性。她补充说,促进生产力、体面工作和非正规经济正规化的政策对于实现公平的劳动结果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