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和欧盟有望就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问题达成替代解决方案,这将为避免两大经济强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提供急需的缓冲。
他们补充说,通过在棘手的汽车关税问题上找到中间立场,不仅将使双方的电动汽车行业受益,而且还将促进更广泛的双边经济关系。
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Bernd Lange周五告诉德国广播公司 N-TV,布鲁塞尔和北京即将达成协议,中国将承诺以最低价格向欧盟提供电动汽车,但他没有提供有关该安排具体细节的更多细节。
数月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一直被指控存在不公平补贴,双方关系紧张。10月29日,欧盟最终敲定调查,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5.3%的额外关税,为期五年,而此前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的进口关税仅为10%。
尽管实施了加征关税,中欧技术团队仍于11月2日至7日在北京进行了五轮会谈,并于随后一周进行了视频会谈,旨在达成潜在的价格承诺协议。
根据这一安排,中国同意以双方均可接受的价格和数量出口电动汽车,以换取欧盟取消加征关税。
一位知情人士本月早些时候告诉《中国日报》,中欧谈判后达成了技术共识,特别是在价格承诺协议框架及其实施机制方面。
该消息人士称,双方表示愿意在此基础上重点谈判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并达成互利协议。
截至周一发稿时,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和中国商务部均未对 Lange的言论发表评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Sang Baichuan表示,如果协议最终达成,将满足欧盟保护本土汽车行业的要求,同时避免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价格承诺可能会为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暂时的缓解,但Sang Baichuan指出,建立真正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本土价值链是一项长期工作。
简单地抑制来自中国的供应并不是解决办法。Sang Baichuan表示,欧洲企业应该以更冷静、更理性的方式评估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例如,根据国际能源署 4 月份的报告,中国目前占据电池供应链的主导地位,拥有全球近 85% 的电池单元生产能力。
“从长远来看,价格承诺最终将恢复到市场定价,”Sang 说。并补充说,预计这将促使中国汽车制造商重新评估其产品定位、成本结构和价值链的各个方面。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Cui Hongjian表示,欧盟官员的声明也表明欧盟内部正在推动早日与中国达成共识。
鉴于欧洲面临的经济挑战以及多个成员国的反对,欧盟在战略上谨慎行事,避免加剧贸易紧张局势,这可能会对其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Cui 补充道。
中国政府按照规定对部分欧盟白兰地进口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是中国商务部 10 月初宣布的。此举与欧盟进口猪肉、猪肉副产品和乳制品的调查同时进行。
此外,据商务部称,中国官员正在考虑提高从欧盟进口的大排量燃油汽车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