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一列满载宁德时代生产的锂电池的货运列车从贵阳国际陆港驶出,东行至上海。这是贵州、四川、重庆三地联合开展的首个全国性锂电池铁路运输试点,标志着贵阳国际陆港铁路运输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锂电池近年来需求激增。电池是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在中国,电池运输目前严重依赖公路和水路运输。2023年,约有940万吨电池通过公路运输,占总量的90%以上。
与公路和水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力大、周期短、安全性高、成本适中、环境友好等优势。虽然此前国内铁路运输仅限于消费类锂电池,但此次试运行将改变这一现状,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运输纳入其中。
今年9月,中铁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贵阳国际陆港至上海石化专用线的试运行初步方案,铁道科学院牵头研制了40英尺锂电池专用集装箱,具备阻燃、保温、泄压通风等功能,并制定了集装箱运输条件和装车方案,确保运输安全。
贵州省磷酸盐资源丰富,是我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重要生产基地,此次锂电池试运成功,对贵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新增产能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宁德时代贵州基地生产的锂电池,将通过贵阳国际陆港“搭乘”中欧班列,出口到欧洲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