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伊朗商会研究中心的报告,截至 2022 年 3 月,超过 3200 万伊朗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目前正在努力应对粮食短缺问题。
这份于周六发布的报告将这一趋势归因于数十年来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自 2019 年以来,通货膨胀率显著恶化,超过 40%。引发通货膨胀飙升的是美国 2018 年实施的经济制裁。
报告称,伊朗的粮食贫困人口从 2017 年的 1800 万人激增至 2020 年的 2600 多万人,并指出,在目前的通胀率下,讨论投资、经济增长和减贫是不切实际的。
报告认为,“鉴于目前的情况,货币和财政政策应侧重于稳定通胀,而不是追求大幅降息。期望通过具体的货币和财政措施大幅降低通胀是不现实的。”
商会研究中心还承认,政府为抑制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和支持生产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收效甚微。自 2018 年以来,由于制裁减少了伊朗的石油出口,伊朗里亚尔兑美元汇率已下跌逾 15 倍。
“考虑到制裁给伊朗经济带来的压力、负面的经济前景、对生产和投资的严重损害,以及货币控制政策收效有限,最好不要过多关注严格的紧缩政策,相反,应该努力控制通胀,实现价格稳定,以刺激生产,”报告中写道。
根据议会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报告,伊朗上个伊朗年(截至 2024 年 3 月)的贫困率比上一年上升了 0.4%,达到 30.1%。这意味着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伊朗商会的研究还强调了加剧通货膨胀的系统性问题,例如政府效率低下、公共部门支出过多以及依赖印钞来弥补预算赤字。
为了抵消预算赤字并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伊朗政府向中央银行施压,要求其印制不受支持的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近年来,伊朗的流动性每年激增 25-40%,预计今年和明年的增幅将超过 27%。
流动性的增加助长了失控的通货膨胀。过去几年,伊朗一直位居通胀率最高的 10 个国家之列,预计明年伊朗的通胀率将位居全球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