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资水平跟不上物价膨胀?
- 由于工资无法跟上物价通胀水平,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仍然是全球关注的主要问题;
- 虽然少数工人的工资与通货膨胀水平持平或高于通货膨胀水平,但大多数人的实际购买力正在减弱;
- 一些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更为激进的改革,赋予工人更多的发言权,以改善这种失衡情况。
近几个月来,人们对通胀率上涨十分担忧,而工资的上涨却没有跟上物价飞升,这令经济情况变得更糟。一些从事高薪工作的劳动者享受了更高的奖金,以及能够抵消通胀的加薪。例如,一份新报告显示,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已经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更严重的物价通胀正在侵蚀他们所获工资的实际价值。
超过五分之一的工人需要努力挣扎,才能买得起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对他们来说,生活成本危机不是陈词滥调的政治口号,而是生活的现实,并为他们带来了真正的困难。要想解决生活成本危机,我们需要重新考虑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以及更为广泛的经济政策。
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较低的失业率会带来较高的工资通胀——失业率与工资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构成了所谓菲利普斯曲线的基础。经济学教科书还提到了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的可能性——即更高的物价会推动更高的工资。这种思维方式得到了 1970 年代经验的支持,当时高物价和高工资并存,导致了一段时期的滞胀。
但现在的情况是,物价通胀与工资通胀呈现脱钩趋势。工人们的实际工资面临缩水,这一现实正在挑战传统经济理论。与此同时,尽管失业率很低,但工人们的工资水平似乎没有赶上总体通胀的前景。当前,较低的实际生活水平表明了有偿工作的价格,以及经济体拥有丰富就业机会的成本。
其次,其他衡量失业的指标也值得我们关注。虽然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实际失业率其实更高——如果有合适的工作,领取丧失工作能力福利的工人(在威尔士和苏格兰等特定地区的人数相对较多)将会继续参与工作,但不会计入官方失业率的统计数据。
近期经济不活跃情况也有所增加,工人(尤其是年长者)开始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一事实也表明了一些隐性失业情况的存在。这一现实非常重要,它意味着当前工人们的议价能力可能低于失业率的主要衡量标准。
第三,工资通胀可能存在滞后效应。虽然现在的工资通胀可能不会像价格通胀那样快速上升,但一些人认为它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开始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可能超过物价通胀水平。英格兰银行行长Andrew Bailey提出了这一论点,他也因此呼吁对工人工资进行限制。
但是,虽然不能排除工资涨幅将会高于价物价通胀水平的可能性,但”所有行业和地区的工人们,都能够以保护其实际工资的方式行使自身权力”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牵强。事实上,在任何滞后效应出现之前,工资通胀赶上整体物价通胀水平的前景,可能会因为经济萎缩而导致的失业率上涨而受到抑制。
恢复工人的议价能力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它需要重新构想公司的治理结构,并让员工在公司中拥有更多发言权;它还需要加强工会权力,并扩大集体所有权和工人所有权的形式。
只有在解决了导致实际工资水平过低的权力不平衡问题之后,我们才能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并确保经济发展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不仅仅是造福了少部分人。